联系方式

  • QQ:99515681
  • 邮箱:99515681@qq.com
  • 工作时间:8:00-23:00
  • 微信:codinghelp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代写Report代写Report

日期:2021-04-21 10:51

俄罗斯文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今天在世界上我们很难找到有这样一个地方,说那里丝毫没有俄国文学的痕迹。在中国,特别是在文学创作领域俄国文学的影响可谓点面均括。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著名当代作家、“先锋文学”代表余华,前文联主席王蒙均不止一次提到俄过文学对他们的启迪和教益。青少年时代的王蒙就虔诚地认定苏联文学“她就是我的梦,我的爱情,我的幸福,我的需要??我的伟大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19、20世纪经典文学以其鲜明的人文主义特色给予了新一代中国文学创作者丰富的养料和关怀,试举几例: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读过多部俄国文学名著,并多次表达了自己对俄国文学的喜爱之情。

于俄语工作者而言俄罗斯文学是重要的知识来源,这里有一切必要的词法、句法,修辞等基本语言知识。在中国高校俄语专业开设的相关俄罗斯文学课程有"俄苏文学史","俄罗斯文学选读"和"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等,这些课程的讲授凝聚了我国俄语教师的汗水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关注。这正所谓“俄罗斯语言和文学”专业的应有之义。尤其是老一代中国俄语工作中在俄国文学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均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 当前俄罗斯文学课程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日益加深,中俄两国的合作领域也日趋增多,国内俄语学界对地缘政治、经济、行业翻译等领域给予了较多关注,而对俄罗斯学中的传统研究领域似乎失去了旧彺的执着。具体到俄罗斯文学,研究状态趋于两极:或是对某一创作流派的总括研究,或是就某一作品中的某一点作细致性刻画,而对较为实际的、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

一些大学,特别是一些理工科大学减少了俄罗斯文学历史及俄罗斯文学赏析课程,甚至有些学校直接取消了俄罗斯文学史课程,代替它的是《建筑俄语》、《科技俄语》、《财会俄语》等实用性课程。年轻的学生们响应市场的号召,跟随时代的步伐,在对待文学课程的学习态度上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即便那些最初自己选择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也日渐失去了学习俄罗斯文学的兴趣。

当然,目前来看类似的大学或学院尚未形成规模,但这一趋势正在发生,在某些地域已呈现山雨欲来之势。这些变化已经引起了老一代俄罗斯学研究者们的警惕和忧虑,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倾注了无数心血和劳动的俄罗斯文学在新一代俄语学习者身上烟消云散。

2 文学素养是俄语专业人才的必备品质,是外语人才成长的基础

发展就是力量,发展是稳定的保障。没有经济的发展基础就很难有文化、政治等其它领域的文明兴盛。从这点看,当今中国高校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诸多应用型课程的添加本是无可厚非,是与时俱进的现实化表现,属高校俄语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毕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进一步加强政府统计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会逐渐将务实合作落于实处,通晓俄语又具备较好第二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开展合作的人员保障,是全球化人才市场的紧缺人才,因此,基于“复合”,增工减文,已是当下我国诸多高校在俄语专业改革上于理于情都甚为自然。但笔者认为,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外语学科属人文学科,高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首先应服从于人文素养达成度的培养目标,鞭笞邪恶,弘扬正义,拷问良知是俄罗斯文学始终如一的探索和追求,俄罗斯文学课是俄语专业人才深厚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一环。

任何语言至少由两个层面组成,第一个层面由日常交际的言语材料组成,它在整个语言材料中的所占份额极少,不过,即使是这极少的份额也足以满足本民族、他民族的日常交际需要。第二层面属深层次面,在日常交际中较少看到他们的呈现,但它是民族精神养料的来源,是思维的架构之力,而文学往往是语言的这种第二层面最广泛的栖身之地,通过文学语料的勤奋研习,我们将会逐渐加深对第而层面的感受和领悟,从而能够认清事物的原貌。未来的俄语复合型人才如果没有俄罗斯文学课程的执着学习,对语言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另外,语言是好客的直接表达,而凝练、律动的诗意语言更是充满张力,透露出深刻的关怀和诚意,中国人民对俄国文学的喜爱、学习和研究是中国人民向俄语国家人民所表达的美好祝福,是搭建民族友谊的桥梁,是中外文化的传播之翼。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出身于俄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具有深厚俄国文学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在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中不单是桥梁、轨道铺设的积极参与者,而且还应当成为当地弘扬中华文化、搭建中外友谊桥梁的友好使者,这才是新时代俄语人才的应有之道。基于此,我们说一些学校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俄罗斯文学课程的做法时不可取的。

目前来看学习者文学课程学习兴趣的缺失不单单来自于就业市场的行业诱惑,更多是缘目前俄罗斯文学教学自身的不足。文学是一种艺术,它通过典型性形象的意象式塑造及相宜故事情节的精准构架传达出触及读者心底的最真实情感,使得阅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其所感,思之所思,共奋斗,求善义。而今天我们的文学课往往是在学生尚未阅读作品,对其毫无感知的状态下进行的作品介绍,学生仅是在听文字的机械式输出,而无法融入到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备感枯燥、无味,看不到作品的美,触不到作品的情,察不出作品的理,长此以往,反而成其累赘,急欲远离之,甚而弃之而不顾,与之渐行渐远。

3 改进措施

今天,俄罗斯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关照现实,试做出以下尝试:

3.1 挑选适宜的作品

经典作品自有其被传诵的理由,可时代在变,今天年轻的俄语学习者惑于信息的庞杂,亦或是对传统、经典的盲目性叛逆不肯接触长者所推崇的经典,反而对某些稀见文字兴趣盎然。以果戈里作品为例,学生对《涅夫斯基大街》、《狂人日记》更有兴致,在阅读了这些作品后,他们会渐渐熟悉作者的文风,或许会萌发出对《死魂灵》的阅读向往与兴趣。

3.2 引导学生留意、阅读俄国当代热点文学作品

以作家卢基扬年科的长篇奇幻小说守夜人四部曲系列《守夜人》、《守日人》、《黄昏使者》、《最后的守护人》为例,可先带领学生观看影片,再提出相关拓展性问题,以促使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更加深刻、详尽的答案,这之后,教、学两方或许都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3.3 同一作品内容的灵活取舍

经典文学之所以成为经典,自有其丰厚的理由,作品的文字美,典型形象的自我内在性,主题框架的独特性使其传诵恒久。但类似作品的讲解若无适当的引导,缺乏听者的必要阅读储备,那也只能是摆在普通大众面前的一幅抽象画,高冷而晦涩。以《罪与罚》为例,细致于“罪”后的心理分析,远不如与听者共同阅读男主人公与母亲道别的场景更富于传情,对于学习俄语不足三年的年轻听者来讲,母子的真实感情更出于内心而引起共鸣,之后,他们期许会抑制不住去探寻“罪”因,品读“罚”果,思绪的琴弦自然会弹奏出“复调”的旋律。

3.4 从“有时”到“无时”

对于中国的俄语专业学习者,用于俄罗斯文学课程的平均教授时间为一个学年,学时为每周三个小时。可见,用于文学课的课时非常少,而文学作品、内容又庞博而深厚,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无穷的知识不啻于痴人说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这里我们斗胆逆庄子一回,在哲学和神话领域有“魂”,如果我们相信“魂”,它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身。在文学的阅读和鉴赏中,为了体察到“魂”,哪怕是一点点的“魂”,我们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于引导学生对作品“魂”的揣摩和体会中,而不是深陷于阅读数量的一味扩充中。试以普希金为例,我们一个学期内的俄国文学学习只限于他的作品,那我们一定能够从普希金这里找到俄罗斯文学的“魂”,领悟到那刹那间令我们全身通透的精神之魂。

3.5 新技术在俄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让自己的学习变得高效、节能,我们应积极利用当下的一些新科技成果,像微分学习工艺,集约学习工艺,信息通讯工艺等。网络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真实语言场景的模拟日趋真实,吸引、带领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俄国文学体验是培养俄语语言直觉的有效途径。

4 结语与畅想

新时代我们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旅途上硬调整好基准方向,牢记人文学科的内涵和使命,与时俱进,灵活掌握学情、国情、市场及专业之间比例,将大学俄语专业的俄罗斯文学课程做好、做强。我们深信,当听课人在真实完成了对作品的阅读、揣摩,即与作品、作者的交流后,自然会有万般思绪溢于言表,如此一来,文学课堂将成为听者、讲者间言之有物的倾心互动舞台,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演绎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衍生出更加丰腴的魅力果实。


版权所有:留学生作业网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QQ:99515681 电子信箱:99515681@qq.com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从网络整理而来,只供参考!如有版权问题可联系本站删除。